2025-09-02 11:17:39
健康谣言知多少
谣言1:清淡饮食等于吃素
真相:并不是。清淡饮食是在饮食多样化基础上合理进行营养搭配,通过速炒、炖煮、清蒸、烧灼等烹饪方法,尽量保留食物原有的味道和营养成分,同时减少油、盐、糖摄入,避免辛辣。
谣言2:鲜榨果汁营养比新鲜水果高
真相:不正确。在制作鲜榨果汁过程中,水果细胞结构被破坏,其中富含维生素C会迅速氧化,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会大量流失。同时,水果中的糖被释放为游离糖,导致鲜榨果汁的含糖量较高,可能会促使血糖升高和代谢压力的增加。
谣言3:多吃红枣红糖可补血
真相:并不能。血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铁元素,自身不能产生,只能依靠外界补给。红糖中铁元素含量微乎其微。干枣中的铁含量大概是2毫克/100克,真正补铁的食物有红肉,包括猪肉、牛肉、羊肉在内的红色的肉;动物血;动物肝脏。
谣言4:喝高钙牛奶更能补钙
真相:不准确。实际上高钙奶的原料仍然是普通牛奶,只是120mg/100g的钙含量稍微高于104mg/100g的普通奶。从人体吸收率来看,普通奶中的钙是以乳钙的形式存在,而高钙奶添加的钙大多为碳酸钙,反倒并不容易为人体吸收。
谣言5:水果酵素有助肠道清理排宿便
真相:效果微乎其微。“酵素”也被称为“酶”,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。水果酵素是由水果和糖密封发酵后产生的产物,我们很难准确知道水果酵素中具体含有哪些酶。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会被胃肠消化酶分解几乎所剩无几,因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谣言6:吃坚果能溶血栓
真相:不能,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坚果中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。其中,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促进血脂代谢,保护心脏和血管,维持血管的弹性,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谣言7:补充维生素C能够预防感冒
【真相】:不能。预防感冒,应多洗手,戴口罩,勤通风,减少与病毒接触。少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多运动,增加个人体质。
谣言8:在没有感到口渴情况下不用喝水
【真相】:不正确。当你一旦能够觉察到“渴”,就意味着身体至少已经缺水2%以上,所以不要等身体已经发出“渴”的信号再喝水。需要注意的是,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水,对身体也会造成损害,因此,每次的饮水量应控制在50-100毫升,可少量多次,保持一定频率。
谣言9:晚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
【真相】:没有直接的关系。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一种疾病。血糖升高,主要还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过多,而水果本身含有的热量不是很多。因此只要正常食用,是对身体有帮助的,不存在晚上吃水果会导致糖尿病的说法。但患有肥胖、高血脂、高血压,甚至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这几类病人,必须要注意对水果的摄入量。
谣言10:输液的效果比吃药好
【真相】:不一定。事实上,输液的效果不一定比吃药好,很多药物通过口服可以吸收完全,起效也快,而输液严格意义上算得上一次小手术,具备引起过敏、局部静脉炎等风险。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也倡导“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”的诊疗原则。
谣言11:食物趁热吃,对肠胃更好
【真相】:不正确。很多人认为吃或喝热的有助于保护肠胃。但是饮用65℃以上的热饮,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。其实不仅是热饮,深受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患癌风险。
谣言12:中药没有副作用,不会伤身
【真相】:不正确。在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身边有人生病时,会被推荐去吃点中药,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,不会伤身。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,中药同样也是药,使用前必须要咨询医生,遵循医嘱。
谣言13:减肥应该拒绝吃主食和油
【真相】:不应该。油脂和主食中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,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热量。除此外,油脂中的脂肪还起到保持脏器、维持体温、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等重要作用。如果为了减肥而拒绝摄入主食和油,那么会促使人体无法高效运转,从而来带相应的健康风险。
谣言14:电子烟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?
【真相】:不正确。电子烟也是烟,其危害不能忽视。大多数电子烟的烟液主要成分是尼古丁、丙二醇、甘油,烟液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化合物。这些物质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有些甚至会沉积在气道中加重呼吸道的炎症,甚至形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。电子烟不仅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,还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、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产生危害。即使少量吸入电子烟,也会产生相应的临床损害症状。